深圳南山:以“五优工程”推动学前教育法落地见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南山区教育局深刻领会法律核心要义,紧扣“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目标,以南山学前“五优”工程(保障优先、学位优化、管理优治、保教优育、人才优培)为落脚点,推动法律要求转化为区域实践,努力打造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南山样板”。
一是“把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
南山区多措并举,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其一,实施保障优先工程。坚持规划优先,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市更新和民生保障优先项;坚持投入优先,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从2017年之前的2.4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4亿余元,增幅达472%;坚持协同保障优先,成立4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推出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标准动态调整、安全联动监管、校园选址优先配备等协同保障制度。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南山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17年前的3%提升至现在的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二,实施学位优化工程。建立“人口-学位”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优化公民办幼儿园学位布局,实施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融合教育”全域实施,精准应对人口波动及特需群体带来的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变化。同时创新优化学位的“质”,以儿童友好为导向,实施“百校焕新工程”,投入5亿元对73所幼儿园升级改造,打造一批颜值高、功能强、生态美、有内涵的现代化幼儿园。
二是“把规范办园作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根本举措。”
南山区实施管理优治工程,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其一,“集团化+学区化”,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园。成立11个幼教集团、18 个学区,通过共享优秀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有效盘活优质资源,推动公、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从“一园好”变成“园园好”。其二,“督导化+信息化”,构建儿童友好教育生态。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建立一支由 19 名专职责任督学、134 名兼职督学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形成评、训、研、督多部门协同。围绕“一网一平台、三通多应用”,建立信息化管理部门、教育研究部门与医疗部门等多方合作机制,构建学前教育信息化公共平台和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质量监测智慧管理,
三是“把保教质量提升作为幼有善育的核心价值。”
南山区以保教优育为核心,以人才优培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其一,实施保教优育工程。搭建优秀课程资源库,收录名师工作室、省市保教示范项目等筛选的优秀案例,供全区幼儿园共享共研;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强化体教融合的适龄设计,多主体联动构建友好环境和课程,6所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科学做好学段衔接,以课程和教学为抓手打通幼小学段壁垒,出版《看见儿童 协同共育——深圳市南山区幼小衔接课程导引》;强化学前融合发展,制定“1+3+18+N”工作思路,由试点拓展到全区。组建专家智库团队,培养“种子教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南山学前融合先行先试。其二,实施人才优培工程。开展千人领跑计划、百名领军骨干培养、数十名领雁名师计划等“三领工程”;联合香港大学、以色列奥兰尼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开展名师培养工作;出台区高质量人才补助、长期从教津贴、住房补贴等专项补助,以“好待遇”招引全国“好老师”,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南山区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为指引,坚持儿童为本,推动构建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筑牢民生幸福之基。
 微信
                
            
无障碍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7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