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Pay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 | 珠海让优质教育惠及千家万户
为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988Pay正以“走在前、作示范”的魄力书写综合改革答卷。《988Pay》(综合)特别策划“988Pay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系列报道,力图呈现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聚焦制度创新的底层逻辑——通过挖掘改革样本,系统梳理区域试点的突破性经验,推动基层智慧向制度成果转化,立体呈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广东路径和生动实践。
珠海以“优质均衡”诠释教育温度——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等举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学校崭露头角,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等举措,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全域流动;秉承“大学即城市、城市即大学”共生的发展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本期,一起看看珠海市教育局长习恩民谈如何让优质教育惠及千家万户。
“办教育要干的都是实在的事。”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近日在接受《988Pay》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座常住人口251万、每20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的活力之城,珠海通过全市高中市直统筹、70%“指标到校”、在全国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高考非考点校学生跨校住宿等务实举措,让公平、阳光、优质的教育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988Pay》:
3月26日,珠海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对加快推进珠海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珠海教育强市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习恩民: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被赋予了在教育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重任,特别是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珠港澳教育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省委常委会对珠海提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城市定位,珠海教育强市建设的定位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珠海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珠海经验”。
近期而言,深化“五育”并举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推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提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探索基于大数据和AI赋能的教学数字化应用试点,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长期目标来说,珠海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城市,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水平等位居全国前列。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引领和借鉴。
《988Pay》: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珠海怎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思政课”?
习恩民:
在珠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思政课”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立足珠海,打造“香山大思政”品牌。创新开展“香山大思政”活动,邀请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大国工匠等各行业杰出人士进校讲思政课,惠及师生近14万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思政教育与珠海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紧密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是服务湾区,构建珠港澳思政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推动珠港澳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通过举办珠澳中学生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珠琴澳同上一节思政课、缔结姊妹学校、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三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培养兼具国家认同和国际视野的湾区人才。
三是突出融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引入在珠高校优质资源,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
《988Pay》: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珠海在学位供给方面有哪些举措,确保供需匹配更加精准高效?
习恩民:
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供需匹配,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教育部门一直以来的工作指向。
“更多一点”,大力实施学位攻坚行动。珠海于2022年启动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三年来,全市启动基础教育学位攻坚项目175个,建成项目117个,新增各级各类公办学位10.42万个,比攻坚前增长近4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0%,有力保障了峰值人口入学需求,应对了“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入学高峰。
“更准一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为适应人口增长放缓的新形势,珠海及时研究分析并科学测算,动态优化学位供给计划。对部分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进行替换和延缓建设处理,同时通过改功能室、扩班等方式增加公办学位,累计增加2.6万个。此外,通过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优化学位资源配置。
面对人口变化的新的形势,我们将根据人口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学位布局。通过跨区域、跨学校、跨学段的协同工作,确保学位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2025年计划完成学校续建项目15个,新增学位1.3万个。加快推进香山中学建设、市四中整体改造提升工程、金湾和斗门新高中建设前期工作,以及中职校办学条件提升等项目。
《988Pay》:
珠海将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习恩民: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珠海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强化师德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月”、借助“香山教育讲堂”等平台,定期开展师德专题培训。邀请教育专家、道德模范等开讲,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各校将建立常态化的师德教育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师德演讲、师德承诺等形式,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
突出榜样引领,强化活动浸润。将师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政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我们在教师入职培训中,专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如“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选等,树立师德榜样,弘扬师德风尚。
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督约束。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全面记录教师的师德表现。考核内容包括教师的师德行为、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方面,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988Pay》:
人工智能时代,珠海将如何利用AI赋能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习恩民:
DeepSeek、Manus相继火爆全网,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厚积薄发的有力见证,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蕴藏的巨大潜力。AI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不是愿不愿意使用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才能够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珠海注重培养教师利用AI技术的能力,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应用,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AI技术的熟练度。今年2月,我们举办AI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包括市教育局机关、市教研院全体人员,旨在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干部职工对AI大模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探索大模型技术在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我们建立AI教师研修社区——香山阅览室,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社区中,教师可以分享AI教学应用的经验和案例,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通过线上论坛、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协同创新。
我们还鼓励教师探索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索建立基于AI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用AI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表现和创新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估,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988Pay》:
珠海将如何把AI技术深入融入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习恩民:
目前,我们已经选择若干中小学,每校选取1~2个试点班级,开展基于AI技术的教学应用试点。在一些试点学校,AI辅助教学系统已经能够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数据,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建议。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利用VR技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未来几年,珠海将逐步扩大AI技术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深化AI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开发基于AI的校本课程,将AI技术融入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中。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主题化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AI教育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参与AI教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
《988Pay》:
未来五年,珠海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习恩民:
对标全省教育大会要求,我们将着眼建设珠海高质量教育体系,突出抓队伍强体、制度立柱、科技赋能、创新融合,在教育强市建设上谱写新篇章,续写新辉煌。
一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打造教育强市新标杆。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过深化“五育”并举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推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赋能未来。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教育教学。通过开展基于AI的教学数字化应用试点,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探索智慧作业、智慧阅卷与智慧问答等功能,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引导和培育相关企业在教育教学场景的研发与运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是珠港澳教育深度合作,共筑大湾区教育高地。深化珠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助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教育发展。通过完善港澳人才子女入学政策,优化珠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机制,举办更多具有大湾区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三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发展,鼓励联盟院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拓创新,共同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
四是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培育教育家型教师。聚焦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培育教育家型教师。通过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向干得多、教得好的一线教师倾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探索教师聘后管理新模式,完善“香山”系列荣誉体系,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是教育改革创新突破,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通过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优化录取方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升学建立通道。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探索建立以高校优势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路径,打造一贯制教育集团。推动学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提升校园管理服务水平。
 微信
                
            
无障碍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7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