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Pay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988Pay > 教育资讯 > 战线联播 > 各地风采

988Pay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 | 深圳以一流教育体系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时间:2025-05-26 09:00:00 资料来源:《988Pay》(综合)2025年第5期
【打印】
分享到:

  为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988Pay正以“走在前、作示范”的魄力书写综合改革答卷。《988Pay》(综合)特别策划“988Pay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系列报道,力图呈现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聚焦制度创新的底层逻辑——通过挖掘改革样本,系统梳理区域试点的突破性经验,推动基层智慧向制度成果转化,立体呈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广东路径和生动实践。

  深圳以“破界创新”重塑教育生态——“每周半天计划”打破校园围墙,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为学生搭建起更加多元、广阔的学习舞台,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美育一件事”打破传统美育的边界,通过“小切口”推动“大美育”;建立健全“教学研产用”一体协同的全链条创新机制,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期,一起来看看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谈如何以一流教育体系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兼具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重战略定位的城市,深圳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破题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让教育更好地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城市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秀玉。

  《988Pay》:

  深圳如何统筹部署教育强市建设,助力教育强省建设,让教育更好地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郑秀玉: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以“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为目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建立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链条一流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待的教育高地,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教育力量。

  在资源配置上,健全多元筹措的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资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安排已经连续3年超千亿元。

  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出台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书记(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教育教学研究体系、教育监测评价督导体系“四个体系”建设方案,全力补短板、提质量,激发教育事业内生动力,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撑体系。

  在扩优提质上,夯实做优基础教育这一“基点”,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引领和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全力做强高等教育这一“龙头”,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响应城市“20+8”产业集群战略布局,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大力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低空经济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机制。

  《988Pay》:

  教育强省“八大工程”中,第一项就是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深圳怎样守正创新办好“大思政课”?

  郑秀玉:

  深圳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强建设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作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中讲好“大思政课”。

  一是全市“一盘棋”谋划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深圳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2022—2025年)》《深圳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构建由深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积极落实思政课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和学校绩效考核工作。

  二是创新学校思政教育资源供给新机制。思政课不仅在校园里,更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积极拓宽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预约平台,全市共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76个,实现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截至目前,已有近40万师生通过平台预约参观。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博物馆入选国家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在市、区两级共推出500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推动各区结合特色发布“德育地图”,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方式,让思政课“走”出去、“实”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各学校全年共开展3400余节“行走的思政课”。

  三是探索思政课程与改革开放“活教材”融合新路径。用好改革开放“活”教材,持续推进开发“走读深圳”思政教育课程,编写《深圳的光荣与使命》系列读本,构建起特色读本、精品课程、地方特色课程三位一体的地方教学资源体系。

  四是建设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推动各级学校配齐建强思政队伍,实施中小学思政教育队伍梯队培养计划,建立“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实施骨干思政课教师跟岗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蹲点调研。目前,已打造省、市、区思政名师工作室51个,组织开展思政和德育工作专题培训,让教师想讲好、能讲好思政课。

  《988Pay》:

  作为超大城市,深圳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外来人口比例高,如何打好学位供给的空间布局“总体战”和时间配置“运动战”?

  郑秀玉:

  为适应学龄人口快速增长需要,深圳超常规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将学位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加速推进,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

  一是做大教育资源总量,从根本上缓解学位紧张矛盾。深圳自2020年起打响“百万学位攻坚战”,成立由分管市领导挂帅的教育领域项目指挥部全市“一盘棋”统筹调度,2020—2024年,全市投入中小学校建设经费近千亿元,新增中小学校用地超9平方千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超过“十二五”“十三五”全市学位建设总和,初步构建了超大型城市更具规模、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格局。

  二是系统优化空间布局,错峰满足不同学段学位供给。着眼长远谋教育,印发《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规划预控了共40平方千米的中小学校用地,适应未来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的特点分段施策。学前教育阶段着力提升公办幼儿园占比,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义务教育阶段提升公办占比,适时降低班额,推动教育质量提升;高中阶段加快补齐未来高中学位缺口,推动实施新一轮高中建设计划。

  三是推动学位数字赋能,精准提升教育资源调配能力。建立基础教育学位资源“一张图”系统,根据片区网格人口变化动态监测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变化,科学指引学位规划和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学位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不同学段间学位转化,实现资源贯通衔接。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拓展更多适应未来教育新形态的校舍功能场馆。

  《988Pay》:

  为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深圳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郑秀玉: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圳教育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是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三年行动工程。推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九大行动,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省级实验区3个,市级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校23所,市级实验校60所,市级实验科组200个,遴选义务教育学科项目式学习实验学校96所。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指南,高质量落实课程方案,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目前,全市87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学校新增体育教师2246人,比2023年增加25.8%;学校体育场馆总面积大幅增加到1600万平方米。2024年全市学生体质优良率为66.46%,较2023年提升6.21%;近视率预计为55.6%以下,继续保持1%以上的下降幅度。

  三是创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每周半天计划”试点。2024年秋季学期起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每周半天计划”试点,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一体、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单双周轮流的形式,每周开展半天校外课、半天阅读课。我们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努力让更多学生走出校园,让他们“脸上有笑、眼中有光”。

  四是全面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美育一件事”实践。2025年新学期起,组织开展学生“美育一件事”工作,让每个学生每年选择一件“小而美”的事。通过具体而微小的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学生美的行动自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协调发展,以校园美育牵引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五是数智赋能打造未来教育新样态。出台《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学段普及人工智能课程,相关典型经验入选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发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示范辐射效应,打造10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全面实现校外教培机构全流程智慧监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双减”优秀案例。

  《988Pay》:

  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圳如何促进高校和地方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郑秀玉:

  深圳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建立健全“教学研产用”一体协同的全链条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持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依托科学城、科教城建设,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在高校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全市高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690余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5个。2024年,共7人(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067项,资助金额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7.4%。2024年,全市高校获批科研经费60.7亿元,相比五年前增幅超过50%。

  二是探索建立科教融汇、资源共享新机制。成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以联盟为平台,推动全市高校675门次课程互选,近6000台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全市高校实现学分互认。

  三是切实提高高校成果转化效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赋予高校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全市高校转化科技成果932项,合同总金额18.78亿元;以产学研技术合作转化成果达到1.78万项,合同金额达到85.3亿元。全市高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13个、中小试基地6个,共孵化企业196家,累计市值160亿元。

  四是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坚持高平台引人、新机制育人,持续优化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全市高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334名,全职院士140名,较五年前翻一番。大力实施高水平引才计划,2024年,全市高校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74人。

  《988Pay》:

  近年来,深圳通过哪些举措打造专业化高素养教师队伍?

  郑秀玉:

  深圳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促进教师减负提质,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我们不断推动教师工作提质量、促改革、强管理、重保障,探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深圳路径。

  一是实施书记校长“头雁工程”。深化推进书记(校长)教师发展体系2.0版建设,实施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每年高规格培养80名优秀中小学书记、校长,发挥头部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发展整体跃升。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源头活水”计划。面向全市遴选储备1000名以上优秀年轻干部教师,分级分类分学科领域建立基础教育人才库,做到每个层级都有“蓄水池”,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活水源头。

  二是加大高水平教育人才引进。强化人才政策赋能,加大优秀和紧缺教师招引力度,持续优化师资结构,近年来全市每年新增优秀教师近万名,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总量已超17万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中教师超50%,引进104名世界冠军、优秀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与“国优计划”高校合作共建优秀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主动靠前招引人才。

  三是健全教师培训培养链条。加强头部骨干教师培养,健全覆盖全员的分层分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培育全科教师。近年来市级层面每年投入2亿元经费,实施“苗圃工程”“优培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雏鹰计划”等多元培养方案,培养出国家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教师等800多人。

  《988Pay》:

  深圳如何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扩大深圳教育国际影响力?

  郑秀玉:

  深圳始终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并重,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写好扩大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深圳答卷。

  引进来方面,持续加强“留学深圳”品牌建设,实施《留学深圳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大力发展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24年全市高校留学生增长至3888人,同比增长超60%,2025年计划新增留学生800人以上,留学生总量超过5000人。X9联盟赛艇联赛邀请牛津、剑桥、耶鲁等国际顶尖名校参赛,吸引社会资本赞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美国华盛顿州学生代表团等来深访问,引起热烈反响。加快推进高起点规划建设深圳大学城国际校区、龙岗区国际大学园步行街改造,打造城校融合、功能完备的国际化学习社区。

  走出去方面,深入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中外(境外)合作办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被教育部誉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成功典范”。支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办学规模达到3400人。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启动招生。支持深圳高校、职业院校“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或职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OECD国际教师教学测评(TALIS+)项目。

  同时,不断完善深港澳教育合作交流机制。2024年新缔结深港、深澳姊妹学校(幼儿园)61对,全年接待187批次、约2万名港澳学生来深考察。组织深港澳三地300名校(园)长在深共研教育、80名深圳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赴港培训。深圳职业院校与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都会大学等实现深港学历双向招生。持续探索深港澳高校在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等方面互通互认,畅通学分互认、学历认可、人才有序流动和学术交流渠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988Pay-988Pay app-988Pay下载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